国军将领黄百韬的爷爷: 洪秀全心腹曾国藩爱将, 陈赓祖父是他侄子
清朝总兵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国民党将领黄百韬的祖父黄凤山。
为什么要介绍黄凤山呢?
实在是黄凤山的传奇色彩比他孙子黄百韬强多了。
黄凤山年轻的时候受冯云山的邀请,以洪秀全“乡党心腹”的身份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
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的时候,黄凤山就在现场。
他后来投靠清廷加入湘军,成了曾国藩的爱将。
曾国藩
他在湘军中和一位叫陈湜的青年将领关系不错;而陈湜有一个同族的侄子叫陈翼琼,在黄凤山面前行子侄之礼。
而陈翼琼的孙子就是新中国开国大将陈赓。
大家说,黄凤山的经历传奇不传奇?
接下来兰台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黄凤山的传奇经历。
广东梅县自古有习武的传统,螳螂拳
01、
黄凤山,字鸣阶,客家人;1825年出生于广东省嘉应州梅县攀桂坊。
黄凤山家境殷实,从小喜欢舞枪弄棒,于是家里就把他往武进士的方向培养;黄凤山也不负众望,17岁的时候就考上了武秀才。
如果没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话,黄凤山很可能就考上武进士,去给清朝皇帝当侍卫站岗去了。(清朝乾隆开始的惯例,新科武进士一律编为低级清宫侍卫。)
然而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之后广州拒绝英国人入城事件,清廷暂停了两广的科举考试,这下子黄凤山只能在家闲居,整天钻研拳法棍棒也排解心中的苦闷。
从后来黄凤山的若干行为看,他应该是一个功名心很强的人,但是对清廷并无多少忠心,反而怨恨清廷停止两广科举,让他没办法施展抱负。
就在这个时候,作为洪秀全忠实助手的冯云山慕名找到了黄凤山,同为客家人的冯云山邀请黄凤山到广西参加太平天国运动。
冯云山
为什么冯云山要专门来找黄凤山呢?
其实这里面牵扯到了太平天国内部纷争,冯云山毫无疑问是洪秀全的忠实追随者,他当然会担心他和洪秀全两个广东人会不会被杨秀清、萧朝贵两个广西人给架空?
更何况当时起义的主力就是杨秀清和萧朝贵率领的500烧炭工。
冯云山邀请黄凤山参加太平天国运动,自然是想用武秀才出身的黄凤山牵制杨秀清和萧朝贵,这样才能使洪秀全和他的利益最大化。
黄凤山对于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反清毫无心理障碍,几乎是立刻就同意了冯云山的邀请,他还凭借自家的财力以及他在老家的威望,从梅县老家带了100多人前往广西浔州府桂平县金田村。
黄凤山具体什么时候到的金田村,他在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史料里并没有披露。
黄凤山的曾孙整理了他曾祖父的相关材料后,只是说金田起义的时候黄凤山本人就在现场,是当事人之一。
黄凤山在太平军中一直待到1852年大年初一。
电视剧里的杨秀清
此时太平军在永安停留了半年,“永安封王”也已经结束了,太平天国五王体制也正式建立。
黄凤山为什么离开太平军,他的曾孙只是说是因为杨秀清秉性骄傲、颟顸,不堪受辱的黄凤山与杨秀清发生了肢体冲突,盛怒之下他就带着自己一百多梅县追随者离开了太平军。
黄凤山出走的深层次原因其实和冯云山专门招揽他的原因一样:杨秀清不想作为洪秀全、冯云山“乡党”和“心腹”的黄凤山的势力在太平天国内部发展壮大。
于是杨秀清借故找机会赶走了心高气傲的黄凤山。
湘军
02、
发生在1852年大年初一的这场冲突,黄凤山吃了多大亏,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是肯定杨秀清是狠狠羞辱了黄凤山,以至于黄凤山离开永安后就带着自己麾下一百多人投奔了清朝负责围剿太平天国的提督向荣。
从此,黄凤山摇身一变,从太平天国金田起兵的元老变成了围剿太平天国的清军急先锋。
黄凤山因为是武秀才,加上他的个人武艺确实高强,于是很快就从没有品级的哨官升到了正五品的守备。
在此期间,他也接连攻克了广西的新宁州、永安、全州。
黄凤山在向荣麾下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晚清著名将领鲍超。
当时在长沙养伤的黄凤山觉得体格魁梧但老实忠厚的鲍超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就资助了处于贫病交迫的鲍超,送了四十六两白银给他,还主动帮鲍超找医生以及调养事宜。
之后,黄凤山还把鲍超介绍给了当时在湖南绿营担任副将的满人将领塔齐布。
鲍超
鲍超从此对黄凤山感佩莫名,两人也从此成了最好的朋友。
没想到鲍超后来加入了曾国藩的湘军,鲍超还把因为水路断绝而无法到江南大营向荣处归队的黄凤山介绍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于是聘请个人武艺超群的黄凤山为湘军的武术教头。
之后黄凤山就一直留在湘军效力,他的官职也越来越高。
从现有史料看,黄凤山和鲍超都是典型的“摧城拔寨”的勇将,黄凤山整个湘军生涯,最高光的时刻并不是他指挥军队战胜太平军,而是他作为军官身先士卒拿着大刀与太平军对砍。
比如湘军收复武昌时,黄凤山亲自带着他挑选的150名勇士,半夜爬城头进了武昌城,砍翻了守城的太平军,他还生擒了负责守城门的太平军守将李元彪、姚镇南,然后打开城门让湘军进城。
黄凤山也在此役过后被升为四品都司。
黄凤山整个湘军生涯期间,一直是这种作战风格。
黄凤山在湘军任职期间,除了鲍超还认识了一个关系不错的军官,这个人是曾国荃的爱将,叫陈湜;陈湜军中有一个同族的侄子陈翼琼,对黄凤山是行子侄之礼;也就是说把黄凤山当做了自己的叔叔辈。
陈赓大将
而陈翼琼的孙子,就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陈赓。
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被平定后,39岁的黄凤山被曾国藩保举为了山东曹州镇总兵,清廷还赏赐了黄凤山骑都尉世职、一品顶戴、双眼花翎、赏黄马褂。
然后一年后,黄凤山就因为被同僚栽赃,以“剿灭捻军不利,害死僧格林沁”的罪名被革职为民;还是曾国藩知道消息后,帮黄凤山向时任山东巡抚的阎敬铭要了一个德州参将的职务。
之后,黄凤山就一直在山东德州当参将,一直到1891年去世,享年66岁。
黄凤山宁死时告诫自己的独子黄宗骏,官场险恶,千万不要当官:
愿后辈为良民,不为忠臣良吏,百行都可做,最不可做官。余倍尝官场滋味,不愿后人再入此途。余所望者,我之后人,是恶勿做,遇善勇为,只能教人负汝,勿要汝去负人。
只可惜黄宗骏和孙子黄百韬都没有把黄凤山的话听进去,尤其是黄百韬,为虎作伥,结果在淮海战场被解放军击毙。
黄百韬
有趣的是后来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在20世纪50年代成了私立大学东海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而黄凤山的曾孙、黄百韬的二儿子黄敬先正好考入东海大学,成了东海大学第一届学生。
曾约农与黄敬先也因为各自曾祖父的关系成了“忘年交”。
纵观黄凤山的一生,也堪称传奇:参加过金田起义、当过洪秀全的心腹、和杨秀清打过架、当过曾国藩的爱将、坑死了僧格林沁、还成了陈赓大将祖父的叔叔。
END
参考资料:
《黄百韬之子黄敬先回忆曾祖父——清朝山东曹州总兵黄凤山》,黄敬先,客家风情网;
《清史稿》,中华书局;
《(清)昭忠祠列傳續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